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之余,一群白衣天使悄然化身“文艺先锋”,在古琴的悠远、声乐的清越、拉丁舞的炽热、国画的雅致中,寻得了一份心灵的栖息地。南通市文化馆通大附院公益艺术培训班自2019年开设以来,以“艺术疗愈”为理念,为职工搭建起跨越医学与美学的桥梁,让高压的临床工作与诗意的艺术生活和谐共鸣。
古琴班:弦上寻静,疗愈身心
古琴班的学员常说,每一次拨动琴弦,都像是“为心灵做了一次SPA”。在《平沙落雁》《阳关三叠》的经典曲目研习中,学员们从零基础起步,逐步掌握了“吟猱绰注”等传统指法。一位临床护士感慨:“抢救室里的争分夺秒与古琴的慢节奏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反差让我学会了在紧张与舒缓间切换,心态更平和了。”年初,古琴班还应邀参演了医院一线职工新春联谊会,一曲《流水》以空灵之音涤荡全场,成为当晚最受瞩目的“治愈系”节目。
声乐班:以歌抒怀,凝聚团队
声乐班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通过系统的呼吸训练与共鸣练习,学员们不仅掌握了美声与民族唱法的技巧,在通过歌谱学习,掌握了乐理知识,更在《我的祖国》《灯火里的中国》等合唱排演中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一位临床医生分享:“手术台上的严谨与舞台上的激情看似矛盾,实则相通——都需要专注与协作。”部分学员参加了院合唱团,在市直属工会职工小组唱比赛中,演唱的《我家在中国》,通过歌词改编抒发爱党爱国爱院之情,表达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豪情与信心,最终以良好的台风、美妙的和声、细腻的演唱打动了观众与评委,荣获特等奖。
拉丁舞班:舞动活力,释放压力
拉丁舞班的课堂是速度与激情的碰撞。从恰恰的利落到伦巴的缠绵,学员们在高强度训练中挥洒汗水,也在双人配合中培养了默契。学员们笑称:“跳一支桑巴,比喝三杯咖啡更提神!”在医院欢迎新职工入职联谊会上,拉丁舞作为开场舞,燃爆全场,将医疗人的专业与艺术创意展现得淋漓尽致。
国画班:笔墨生香,传承文化
宣纸铺展,墨色氤氲,国画班的学员们以工笔勾勒细腻,以写意抒发胸臆。在“没骨花鸟”“青绿山水”等专题课程中,许多人第一次体会到“五日一石,十日一水”的专注之美。学员们表示:“国画的留白哲学,让我们学会在忙碌中给自己留一片思考的空间。”
艺术为媒,赋能医疗
据统计,参与培训的职工中,超八成表示“焦虑情绪显著缓解”,且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思维均有提升。正如学员们在汇报展演中所言:“穿上白大褂,我们是生命的守护者;拿起画笔、拨动琴弦,我们成了自己的治愈师。”在这方艺术天地里,通大附院的医者们正以独特的方式,书写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更深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