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资讯> 正文内容
童眼看本草 国学润童心——南通市文化馆打造沉浸式传统文化课堂
发表日期:2025-03-26 访问次数 :
打印此页

image.png

在南通市文化馆周日的少儿国学公益培训班里,每每飘扬着药香与书香,一群孩子们正用稚嫩童声诵读《黄帝内经》的韵律。十四年来,南通市文化馆已培育了三千余名"小神农",这方浸润着药香墨韵的国学天地,正以中医文化为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重新认识天地万物的窗户,为传统文化传承写下生动注脚。

自2021年起,国学班创新性地将《黄帝内经》《医学三字经》《药性赋》等中医典籍作为教材,开启药香味的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胡晖、严玮、顾艳等老师深耕传统文化教育,将枯燥的经文转化为童趣故事。"白芷爱阳光,玄参怕热闹",孩子们在四气五味的讲解中,记住了草木的脾性,领悟平衡之道,在解读"天人相应"时初窥自然法则,传统经典不再是晦涩文字,而是通往生命认知的密钥。

节假日的行走课堂。孩子们跟随老师在草丛间,认领属于自己的"本草发现":地雷花染紫了童年记忆,麦冬像蓝宝石串起知识项链。家长们的手机镜头里,既有孩子轻触何首乌藤蔓的专注,也有老师讲解薄荷药用价值的侧影。当《诗经》里的"芣苢"在脚边现身,曾在课堂描绘的"采采芣苢"场景突然鲜活,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古人笔下的草木就在身边吐蕊。

“原来《神农本草经》不是古籍里的符号,是真实可触的生命”,一位家长在朋友圈记录下这份感动。

在社区活动室中,少儿国学公益班老师们带着学员与社区小伙伴们将紫苏、苍术填入锦囊。穿针引线的稚拙与药材清香交织,缝制出一个个"会呼吸的护身符",孩子们穿针引线的专注身影,构成了传统文化最鲜活的传承图景。当《小神农识药记》的书页被翻开,李时珍采药典故化作冒险故事,让孩子们懂得每一味药都凝结着自然馈赠与人文传承,让医者仁心在童心里生根。

这里的公益课堂妙趣横生,"小手拉大手",亲子共读,许多家长从"旁听者"变为"同学",亲子对话从"作业写完没"变成"今天认识了几味药"。这种代际传承如同麦冬的绵密根须,在数百个家庭的文化土壤里悄然蔓延,孕育出文化自信的新芽。

十四年坚守,南通市文化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少儿筑起精神原乡,初心如本草历久弥香!当孩子们辨认着二十四节气对应的草药,诵读着"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的奥义,传统文化不再是故纸堆里的标本,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2025年春季少儿国学公益课堂已经开启,让我们以草木为笔,以经典为墨,在童心里绘就文化传承的生动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