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省级名录项目

传统技艺——南通扎染技艺

发布日期: 2014-12-31 访问次数: 字号: [ ]
   扎染,古称“绞缬”。“缬”者,系指有花纹的织物。

  我国“染缬”源起于秦汉,唐代处于鼎盛时期。并随“丝路畅通”,产品及其制作技艺先后传入南亚、东亚的印度、印尼、朝鲜半岛及日本等国。

  染缬的用料多为丝绸、棉布。操作程序精细至极,耗工耗时甚多,加上用于染缬的丝绸底价甚高,整体价格昂贵,旧时,产品多为大内嫔妃宫娥、皇亲国戚及官宦家富户仕女穿戴服饰之用料。宋代,自封为“俭朴之君”的仁宗皇帝,曾一度下昭查封缬坊,以图禁绝染缬,显示其“廉”。但是,民间染缬技艺并未因此而绝灭,直至明清及民国初年仍有流传。海安也是星点可觅。

  因为扎染的原料是丝绸,当时“扎染”有一个俗名叫“扎绸”。扎绸是扎染的前提,扎染以扎绸为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焦宝林传承创新运用了扎染工艺的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和点、线、面的巧合编组,结扎方法的松紧有致,以其“松”给予染料以渗透的余地而产生“水墨”效果;以其“紧”,防其渗透而保证图案的清晰度,再配合以夹板配置和层染、泼染、点染、浇染等协调相间,创作了扎染壁挂、画屏等多件获奖作品。1987年创作的扎染长卷人物画《唐人游骑图》,获得了江苏省民间艺术佳品“紫金杯”大奖;1988年扎染长卷人物画《八仙图》获得了中国第七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1989年又获中国首届中国风俗画大奖赛特别奖;1989年巨幅扎染立屏《春恨秋悲知多少——红楼梦·人物图》获得了中国第八届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二等奖。

  1993年,焦宝林与日本中荣公司合作,成立中日合资锦华服饰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技术总监,全面进入扎染艺术的研究开发。扎染艺术的研发实施了“两轨”并进。

  一是扎染艺术壁挂创作,继上述获奖作品以外,2001年,又有扎染人物画挂轴《武松》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美术精品博览会铜奖;2003年,又有扎染屏风《丝绸之都》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铜奖。

  二是扎染艺术服饰创新,以丝绸、棉布或化纤织物为面料,经过布点绞缬,再经过如上所言之多种染色技艺而成具有水墨画卷意趣之“没骨花卉”或几何图形的面料,进而制成新款服饰。2001年,设计创作的扎染时装《秋韵》(又名《贝绞套装》)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奖,2005年,又获江苏省工艺美术“艺博杯”大奖赛金奖。近年间,又开发创新了高弹性能的扎染服饰“刺猬衫”、“菠萝衫”、“压绉衫”等紧身新潮扎染产品,首先风行日本,继又占领欧美市场。

  焦宝林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数十次去日本、印度、韩国、香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考察,兼收丰富中外古今扎染工艺技法,用于中国扎染的开发与创新。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目前,为加大扎染工艺的传承力度,焦宝林正在运筹编著图文并茂的《中国扎染艺术》一书并于2010年1月约请上海人民出版社“决审室”主任陆宗寅先生,对该书的编写方案作了最后的讨论。

关于我们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 全责说明 | 友情链接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主办: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承办: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地址:南通市崇川区工农南路民博园西区非遗工坊11号楼 电话:0513-51012166

Copyright2013-2015 www.ntfeiyi.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 0500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