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理论研究

得益于政府的着力保护、推动——南通传统灯彩重现生机

发布日期: 2014-12-31 访问次数: 字号: [ ]

 

苗蓓
“街东踏臂又街西,十字街前路欲迷。为看灯秋三百六,一双红袖唤郎归。”年三十的火、元宵的灯,南通民间自古就有元宵玩灯、赏灯的习俗。
与往年不同,在政府的着力保护和推动下,曾一度被人遗忘的南通传统灯彩,日渐为人熟知,走出市场“窘境”。
“年前就有人预定,都来不及做了。”昨天,民博园非遗工坊内,南通灯彩第四代传人何林祥正在工作室里忙碌,室内摆满了大大小小十多只花灯。
一把金属丝、一叠皮纸、一只画笔,何林祥一手托着兔子灯骨架,一手用一支细长的竹签,小心翼翼地将白色的乳胶涂抹在铁丝上……一只只精巧别致的花灯就在他的手中诞生。
作为传统民间工艺,南通灯彩曾盛极一时,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博览会上获嘉奖,1915年和1921年又分别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和印度赛会银质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鸟灯为特色的南通灯彩多次赴国外参展。1997年,南通灯彩和刺绣、蓝印花布、风筝等民间工艺品一起,被列入江苏省首批受保护产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南通元宵灯市上多为来自浙江等地的塑料花灯,传统灯彩却难觅踪影。2010年元宵节后,本报曾以《南通灯彩,何处觅芳踪》为题,报道了彼时南通灯彩的窘境。
“现如今的情形打不相同了。”何林祥笑着说。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南通传统灯彩目前已被列为市级非遗项目。去年,非遗展示、传习、研究中心——南通非遗工坊开园,何林祥有了期盼多年的工作室,南通灯彩也有了展陈产场所。“过去一年也做不到10只,今年从初一到现在,已经卖了100多只,连家底都拿出来了。”
何林祥从17岁就师从南通包家灯的第三代传人钱桂亭学扎花灯,“整整三年彩满师”。如今尽管灯彩供不应求,但他仍然一丝不苟,该有的工序一样都不省:“师傅传下来的的手艺不能马虎。”今年,何林祥专门设计了“蛇灯”,惟妙惟肖的灯彩上彩绘了鸳鸯戏荷、蝴蝶、插画等蕴含吉庆如意的图案,令人爱不释手。
传承发展非遗技艺,何林祥越干越有劲。一年多来,他不仅恢复制作了金鱼荷花灯等传统经典灯彩,还设计了十二生肖灯等新型灯彩。来参观的游客见了喜欢,拿出上千元要买,何林祥却舍不得:“得留点精品佳作,让更多人欣赏”。

当然,最让何林祥高兴的是,越来也多的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喜欢上了灯彩这门手艺。今年,他准备办几期免费培训班,让南通这一民间瑰宝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关于我们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 全责说明 | 友情链接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主办: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承办: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地址:南通市崇川区工农南路民博园西区非遗工坊11号楼 电话:0513-51012166

Copyright2013-2015 www.ntfeiyi.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 0500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