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理论研究

工艺美术,如何变成产业“富矿”?

发布日期: 2014-12-31 访问次数: 字号: [ ]
——苏州文化产业考察侧记
苗蓓
如皋丝毯、彩锦绣、红木雕刻……作为江苏工艺美术重点产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南通工艺美术品各项大赛上屡获大奖,其产值亦位列江苏第一方阵。
然而,近年来,与南通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相比、与兄弟城市相比,我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强势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南通工艺美术如何放大经济能量,重振昔日辉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9日,市常委、宣传部长章树山率我市文化、旅游、规划、经信委等部门负责人赴苏州高新区镇湖工业园、吴中区光福镇中国工艺文化城参观考察。
产业集聚:从小作坊到大产业
一根绣花针,勾画出镇湖人幸福生活的图景。
闻名遐迩的绣品街上,400多家集产、供、销于一体的绣庄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粉墙黛瓦下,绣娘们端坐木凳上飞线走丝……
镇湖工业园区负责人介绍,总人口2万多人的镇湖,刺绣产业从业人员大12000多人,其中绣娘8000多人,刺绣年销售总产值超过12亿元。
工业美术行业因其手工加工、零星分散、精细制作的生产特点,往往不易形成集聚化、产业化规模效应。
苏州的做法是,改变分散作业格局,构筑完善的载体,打造刺绣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和良性发展模式。
早在1998年镇湖镇政府就规划建设了绣品一条街,出台优惠政策,使原来散落在村庄,在家里制作、销售的绣娘,集中经营,加速市场培育。
其后,又先后投资数亿元,在“一街”基础上,相继建立起“一馆一中心”,即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中国刺绣馆,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40余套名人绣坊组成的刺绣艺术展示中心。
以绣店为主业,以花线店、画稿打印店、刺绣装裱店、绣品物流店等为辅助,镇湖刺绣形成高度分工和协作的一体化产业体系。镇湖刺绣也成为文化部命名的“苏州刺绣文化产业群”。
南通刺绣业曾与苏州刺绣不相上下。当年最兴旺时有1万多人从事刺绣加工,出口创汇列全省第二。时至今日,走在镇湖绣品街上,“南通元素”仍时时可见,南通“国大师”李玉坤,苏州绣娘们耳熟能详,南通籍画家袁运甫、范曾的画作,亦是她们用以创作刺绣精品的画稿。
南通的工艺美术的“金牌效应”如何转换为“黄金效益”?借鉴“苏州经验”,改变零星分散的粗放生产状态,通过上规模、有特色街区或园区,形成产业的聚集力和辐射力,成为南通工艺美术产业化之路亟待突破的瓶颈。
统筹规划:在文化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
伴随着文化产业大发展,近年来各地文化产业园风生水起,但文化园区的“空心化”问题也日益显现。
一个集聚园区唱响一个行业品牌。”苏州吴中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曹富介绍,发展文化产业园,吴中区的思路明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总投资30亿元,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规划占地区1500亩的“工艺航母”——中国工艺文化城,就是吴中区光福镇一个高起点规划的大手笔。中国工艺文化城由呈辉国际投资(澳门)有限公司全额投资。
“建设文化产业园,核心要在文化产品的竞争力上下工夫。”
公司总经理陈春介绍,工艺城着重建设并完善三个产业链:一个是形成工艺美术产业链,从研发到市场的本体研发市场;二是构建协同产业链——即艺术授权、拍卖、鉴定等各类增值服务;三是建设配套产业链,如酒店商务住宿等,形成工艺美术产业链的自循环系统。
开业至今短短两年,工艺城已吸引30位全国工艺美术大师、500多家产业入驻。同时,“公司各项增值服务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艺兵指出,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要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必须强化市场机制对生产要素的配置功能,政府的工作重点则放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
据悉,为推动中国工艺文化城建设,政府部门不仅将中国工艺城作为文化产业重点支持项目,并且在城市规划、土地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苏州自2009年就建立每年3000万元的文化产业专项引导资金。去年这数额更提升至4000万元,且逐年递增1000万元。而吴中区的产业专项引导资金也有1000万元。
人才战略:从模仿到创意驱动
点状离散的光影变化、水雾状朦胧的水墨画质感、细腻灵动的人物造型……走进镇湖镇邹英姿的绣坊,一幅幅充满现代艺术感的刺绣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1972 年出生的邹英姿,如今已是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由其首创的“滴滴针法”获得国家专利。该针法是继平针绣、乱针绣、打籽绣等10多种传统绣针法之后的一次全新的尝试。
谈起工艺美术的产业化之路,一个重要症结就是人才匮乏,产品创新不够,同质化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落后于当代审美情趣的要求。
但在苏州,情况已然不同。
从“绣绣被面”起家的镇湖绣娘,如今已经升华为刺绣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为解决绣娘人才问题。镇湖当地中小学开设了刺绣劳技培训班。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从2006年起,镇湖街道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苏绣班”,定向招收五年制大专生。
一位镇湖绣娘,专科毕业3年或本科毕业1年,即可获初级工艺美术师职称;五年后,可晋升中级职称,再过五年有望成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为抢救、传承、繁荣、提升“苏绣”艺术,苏州市(镇湖)刺绣研究会定期开展“苏绣”艺术交流,为刺绣业的传承、发展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
在政府着力推动下,一批绣娘从“刺绣工匠”成长为农民刺绣艺术家,涌现出了卢福英、姚慧芬、姚建萍等十大绣娘,有6位被列为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人成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37人成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50多人获得初、中级技术职称。
“镇湖绣娘”大多在40岁左右,处于手绣黄金时期,在各类中外刺绣作品评比中,获奖作品500多件,其中金奖100多件。
“没有政府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谈起自己的从艺发展之路,镇湖绣娘梁雪芳感慨不已。
这位昔日普普通通的农家绣娘如今已是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我的作品,绝大多数是高级定制。”梁雪芳介绍,如今镇湖刺绣的档次,从低到高分为日用品或旅游纪念品、一般礼品、高级礼品、收藏,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各项需要。对于梁雪芳来说,“刺绣已不只是一项谋生的技能,而是一项事业。”
创新驱动成为镇湖刺绣突破同质性竞争迷局的内在动力,也为文化产业创造出更为光明的前景。
关于我们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 全责说明 | 友情链接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主办: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承办: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地址:南通市崇川区工农南路民博园西区非遗工坊11号楼 电话:0513-51012166

Copyright2013-2015 www.ntfeiyi.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 0500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