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理论研究

陆家锣鼓

发布日期: 2014-12-31 访问次数: 字号: [ ]

     

  在祖国庞大的打击乐大家族中,滨江临海的南通陆家锣鼓,是由传承千年的“苏南十番锣鼓”流传而来。落户本土约二百多年了。由于地理文化的影响,“苏南十番锣鼓”也随乡入俗形成了具有南通地域个性的陆家锣鼓的独特风格。这种充满田园味醇厚的精神营养品,一直奔流不息地滋润着这里的人们,如同一种永远驱动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不断撞击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感动、兴奋、激越、升腾。

项目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地域特色

  文化就像一条长河,从上古流到至今。陆家锣鼓从苏南移迁到南通,缘何流传不衰,生根开花、枝茂叶盛,人民大众是沃土,是根基。从文化层面去剖析,陆家锣鼓代代相传有其三个基因:

  (一)宗族观念

  传子接代,续祖争光。从生育观念说只是人类繁衍自身再生产,人丁兴旺。然而,从社会、经济、精神、文化多元视角去探视就包含着物质和非物质等多种的传承,家庭的文化因素与兴趣追求之环境,对代际间的传递起着一定作用。如同匠人传手艺一样,陆家锣鼓的传承首要因素是宗族观念的流传。下一代对上一代要负责任地接过来、传下去。

  传说在清朝光绪年间,从苏州移居到靴头圩的陆胜富喜爱敲锣鼓,他还保持和苏州阊门外的老户族的来往。在光绪三年间,陆胜富的下一代,陆长松、陆长贵、陆长发三兄弟手头略有积余,便买了鼓、锣、小堂锣、钹、小钹五件乐器。只敲单一的“七记头”、“走马锣鼓”、“七五三二一”等曲谱。陆长松之二儿子陆锡泽,更酷爱敲锣鼓,在农闲时敲锣鼓尽兴娱乐,还向其它圩塘的人学了新谱儿,如“蛇脱壳”、“串枝莲”、“汉板”等,敲的技艺提高了,也小有名气。然后增加了陆镜江、伯伯陆镜山、堂叔郑镜文、朱镜成、陆镜福等堂兄弟十多人。器具也增加了,形成了两代人齐敲,长者陆锡泽、陆锡廉、陆锡宣、陆锡余、陆锡盘、陆锡恩与下一代兴致很浓地同敲,比赛敲。还有圩塘里的张万和、施桂池、杨镜泉多姓氏参与,成为靴头圩名扬十里八乡娱乐集具特色的村客。器具上增加了板鼓、大钹。添置了当时时尚和气派的相关道具。如鼓架子、挂锣用的龙胆,雕刻龙头凤尾,用木材制成的无底的锣鼓棚子,长方形,一米多宽,二三米长,人数不限,身居其中。棚子顶用绸彩布(一般红色)蒙顶,四周贴着刻有“福、禄、寿、喜、财”的须子,前后用两根长杠抬着跑,边行边敲,这样使锣鼓乐增加了形象色彩,与音、形、乐、美为一体,使敲锣鼓这一民间艺术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二)信念所驱

  在漫长的农耕文化时代,求神信鬼成为民间信仰的习俗。而“儒”、“道”、“佛”三教,傩与敲锣打鼓密不可分。或者说敲锣鼓就是这四种习俗信仰的伴生物。“巫医”求神驱鬼,必用锣鼓。而且僮子做执事从“开坛”到“安家神”全程敲锣打鼓、其敲法按内容而定,名目繁多。再如“出庙会”、“消灾会”、“记名发会”、“三会”必敲锣鼓。如“庙会”闸西那一带称“出会”,几十个圩塘的土地庙里办供祭,人流浩浩荡荡,由一个大庙里的都天菩萨压阵,出来除害,求来年丰收、民安。走在队伍前列的叫“头班锣”,一人敲大锣,还有“二班锣”,然后抬各类嫁妆品、踩高跷、挑花篮、荡湖船等表示数十个祭仪钟馗嫁妹项目。而每一个项目总有一班锣鼓相伴,每到一个圩塘办祭的土地庙前总要停敲一阵锣鼓,出会从凌晨到傍晚,人流涌动,非常热闹。在闸西至平潮南一带几十个圩塘敲锣鼓的班子中,唯有陆家锣鼓器具多,敲的人多、谱儿多,当时号“头排”。

  (三)愉悦身心。

    劳动创造了锣鼓乐,锣鼓乐又焕发了劳动热情。旧社会一些农村还喜办“龙会”、“灯会”。“龙会”、“灯会”都要敲锣鼓助兴,有时舞龙的步子也要随着锣鼓点子节奏而动。抗日胜利后,平潮镇人庆祝胜利,举行灯会,专门派陆家亲戚来邀请陆家锣鼓去当作头排角色敲锣鼓。

  解放后,农家女翻身了,传承锣鼓点子也有妇女参加,现在陆氏户族中懂敲锣鼓的女性有数名,陆嘉珍就敲出让专业音乐工作者称好的水平。

  陆家人把敲锣鼓视为祖先留下来的一笔精神财富,是老祖宗的“根”和“本”。是“观念”、“信仰”、“兴趣”的融和中一直在心中流淌的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正在流向未来。

项目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传承特色

   器乐演奏在表演形式上从唐朝就开始分“坐部乐”和“立部乐”。敲锣鼓是站着演奏的,故称“立部乐”。坐部乐和立部乐表现在用途上也有所不同。如迎来送往的礼仪均属“行部乐”。其特点便于流动、不受场地限制,随处需要均可进行演奏,锣鼓喧天,气氛热烈。

  在我国民族、民间器乐大家庭中,有的打与吹结合,即吹打乐,有的只打不吹,称锣鼓乐。锣鼓乐从乐器组合来看,又可分为“粗锣鼓”、“细锣鼓”“粗细锣鼓”(花锣鼓)、“清锣鼓”。

  南通陆家锣鼓,因地域原因、融会南北之长,既可称“粗细锣鼓”,又属“清锣鼓”,一般没有吹,但旧社会在敲“闹元宵”节目时,吹海螺,以烘托乐意。

  江苏的吹打合奏乐,以流传于江苏南部,尤其是苏州、无锡一带为主,由于乐器组合和结构形式不同,而有“苏南十番锣鼓”和“苏南十番鼓”之分。“十”是多的意思,“番”是翻花样的意思。“十番锣鼓”曾称之“十样锦”、“十不闭”。

  因陆家锣鼓的传人是苏州移居而来,从乐谱分析也有和“苏南十番锣鼓”中的“清锣鼓曲”相似之处。如《串枝莲》的四番体结构,“一、三、五、七”式的宝塔尖。《串枝莲》中的“番头子”“番尾子”都固定不变,“走马”也不变,循环则反复出现,开始、结束则不同。从统一变化的关系来看,全曲反复出现的“番头子”、“番尾子”、“走马”是统一的。中间的“四番”是变化的,在统一中有变化。从“四番”的相互关系来说,各番的句式、结构是变化的,在变化中又有统一。在旧社会民间常以荷花并蒂莲的现象,寄托了象征丰收的希望。这首曲子“一、三、五、七”句式结构的逐渐增多,意味着丰收茂盛的意思,故取名为“串枝莲”,常在热烈庆贺时敲打。其结构关系如下“总头子”,“七、五、三、二、一”句式;“走马”、“五、七、三”句式;“一番”一字句;“番尾子”七、三句式;“走马”、“番头子”、“二番”三字句;“番尾子”、“走马”、“番头子”、“三番”五字句;“番尾子”等。

  清锣鼓乐,用“七”、“丁”、“冬”、“汪”四个领番乐器作为主音组合而成。第一番以“七”(小钹音)为主体,第二番以“丁”(小锣音)为主体,第三番以“冬”(大鼓音)为主体,第四番以“汪(中锣音)为主体。陆家锣鼓不管敲什么谱儿,均“小银碗”,即“小堂锣”作引领主器乐,即称“点”。如同指挥乐棒一样功能,如敲点“仓仓令仓而令仓”,“仓”用小堂锣取代,大锣打的点子定要与小堂锣的仓音相符合。

  陆家锣鼓在继承学习“苏南十番锣鼓”的“粗细锣鼓”中有明显的创新和凸显了地域生活元素,其表现以下:

  1.粗细结合以细为主。在敲打中以小件为领音器。如“小锣”(本地称银碗,其形同碗)常以“点”开始,或用“银碗”与“小钹”和声起始,引领全曲。如“呵点,呵点仓”,还有和“板钹”组合,有同敲和音的,也有分快慢,“点、呵”,“点、呵”这在夜间,夜深人静,远距离、静听之,效果更佳。还有用“小板鼓”作引领器乐,雷同于发鼓三通之音,由执鼓者,用手细敲慢打,或快节奏打。视其谱儿而定,如敲“鱼泊水”,板鼓则以“轻、慢、细”发出鱼在水中游的音乐语言。再如敲“闯五关”可以高音、快节奏,以示壮汉豪情闯关之壮志等。板鼓用毛竹根制作而成,其音色清脆、细尖。京剧乐中常用这一乐器。陆家锣鼓也曾用作起领器乐。

  2.主题广泛突出“水”

  有位专业工作者这样比喻陆家锣鼓:苏南是小桥流水人家,打击乐和吹弹拉等以曲乐组合为多数,南通陆家锣鼓是多种打击组合,一种器乐同时可用三至五件,甚至更多,以显豪壮、开阔。也有其小件(小鼓、小锣、小钹、板鼓、木鱼组合)俗称“文敲”。充分地体现出地域特征。有海涛、江浪还有河波、沟涡。以水为主的曲子就有“鱼泊水”、“八哥洗澡”、“雨夫妻”、“戏河灯”、“水龙吟”等等。

  3.多元复合器乐全

  陆家锣鼓受道教音乐、童子戏的傩锣鼓音乐的影响深。因陆镜江的岳父、岳祖父“金二神”、“金连生”(陈桥乡人)均是通州、南通市郊一带的著名道士,打击水平号称高手。他俩常到陆家来传教,如“闹晚潮”、“大开门”谱儿的题意,陆家人就取其长处,融入谱中。还教敲各种器乐的肢体动作,用身姿来表达其意。打鼓点的学问多多。很讲板、眼、韵。

  陆家锣鼓的演奏风格和山东、山西、河北、广东等地相比多种器乐各司其音是少见的。如山西威风锣鼓,器乐件数少,用舞姿来变格,以威武、雄壮、气派为特征。而陆家锣鼓不少于五件多时可有十至二十件的不同器乐,如小到“碰铃”、“木鱼”,大到“大铙”、“大鼓”(一米五直径的),还有用双人抬着敲 的“头号锣”等,如同大筛子面积一样大小。

项目的社会功能和多元性

  锣鼓最原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巫术礼仪”古时人们认为病痛不是生理问题,而是灵魂暂时错位的结果,通过神的帮助就能将心灵回归其正常状态。因此,音乐重要作用是与神交流对话。锣鼓功能被神化,这是代代相传的原始基因。鼓在漫长的历史中作为通讯工具,用来传递信息召集群众,鼓声的强弱缓急有规定,一声有事召集、二声为催促、三声为立刻开会,这称为“击鼓三通”。锣,还有报警功能,旧社会为保治安,用竹根制成“更”,称“打更报时”。即“三更天”、“五更天”。还有防盗,防火等发出的信息警示作用。

    陆家锣鼓与其它各地锣鼓音乐的共性有三个特点:首先有阳刚雄壮的特点。因宏大的音响而产生的物理剌激性和社会心理剌激性较其他任何音乐载体都强烈而深刻。其次锣鼓乐大多近似回旋曲式,简洁明快,比其他音乐结构简单,所以容易为广大听众理解和接受。再次,行部乐本质是行进中演奏的统一的行进步调,有规则的旋律形成了鲜明的群体性,有昂扬奋进,鼓舞人心之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文明礼貌程度的提高,陆家锣鼓的社会性功能也随之丰富。

    1.在旧社会有浓厚的祭祀色彩

  锣鼓是农民的精神寄托,脱胎于大傩鸣锣击鼓,逐阴为阳,祭祀神祖。如“庙会”“消灾圣会”“鱼栏会”群体性活动等,“记名发会”,这种是单体行为,一家人家生了儿子,求菩萨保佑一生幸福平安,请人在记名所在庙里敲锣鼓。

2.歌颂劳动具有自娱自乐功能

锣鼓乐为狂欢音乐,听着敲锣鼓犹如镗鞑的鼙鼓声浪喧天,或如那浩茫的大海,轰隆隆的鼓浪向前,打在那万仞的岩头,撼地的声音随水花飞溅。如“黄海啸”、“闯五关”、“汉板”、“五谷丰登”等。还有“滚核桃”、“一枝花”也是以劳动场景为原型,用锣鼓音乐表现出来。

  3.聚合沟通,构筑和谐之功能

  陆家锣鼓传承至今,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一批兴趣爱好者带头,如陆长松、陆锡泽、陆镜山、陆镜江等,要是有敲锣打鼓任务,户族中多人连成一体。练习打法,互相帮助,凝聚人心,形成合力。近百年来,陆氏门宗重大纠纷少之,为小事争吵少之,代际间、户与户之间都讲礼仪,讲和睦。任何音乐载体都要讲和音,求和谐。靴头圩陆氏户族的世代和睦,代代友好,也无疑和锣鼓文化熏陶密不可分。

  4.前进中创新,继承中再生

  陆家锣鼓所以传承至今,不只是原封不动地接受昨天,而是在创新中传承。比如解放初期,缴公粮,车水马龙排成长队,推木制人力车的响声与锣鼓声混为一体。在传统的“七记头”,“七、五、三、二、一”的基础上,加上“舞龙”“舞狮”的鼓点。充分表现农民翻身拥护共产党,喜缴爱国粮奔放的爱国热情。再如粉碎“四人邦”后,人们十年被压抑的心情解放了。唐闸文化宫咸建主任组织了该地区工厂职工锣鼓大赛。陆镜山,郑进文等先后去冶厂、鼓风机厂等单位去教敲锣鼓。当时纸厂、一厂也请闸东闸西的道士教锣鼓点子。共六个厂职工,每个厂队约五十人左右,在春节工农联欢会上搞了规模较大的庆祝活动,一千余人组成的方队,参观者数万。这不仅检阅了唐闸的锣鼓音乐,还在普及和竞赛中选出了敲锣鼓新的生长点,冶厂锣鼓队从此成为工会群众文娱活动载体。市里庆典活动都请冶厂锣鼓队去敲。还有搬上舞台,在六十年代中期学大庆活动中,队员创作的吹打乐“铁人赞”,在省职工文艺比赛中获两个奖,就是吹打结合,朗诵歌颂王进喜的铁人之歌,用普通锣鼓加云锣多种器具合奏,演出数十场次。时任省委工业书记的彭冲十分满意,高度赞扬,与演奏者一一握手祝贺。

项目开发的状况及前景展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遗产,传统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以活的形态存在于生活中的。它们以人为载体,以手工的方式显现着自身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民俗文化、民间文艺的大国。民间文艺的创作是由群众完成的,它是“彻头彻尾的集体创作品”,民间文艺又是流动的语言媒介,即“心传口授”。民间文艺和民间物质生活的手段联结着,已成为人们生存手段构成的一部分,是民众维持生存的一种精神品。陆家锣鼓是广大农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与各地的锣鼓乐在性质、特点、范围、结构形态和社会机能等处既有相互关联、相互渗透、互为影响、复杂交错的一面,也有因受习俗、地域、文明之影响的特别韵味之处。作为省二批非遗项目的《陆家锣鼓》在我区后继乏人,年龄老化,急需一批新鲜血液的加入。如何尽快地挖掘、保护、提升、总结陆家锣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需要多方面的关注,也应当是港闸区非遗工作的中重点内容之一。首先我们鼓励其整理、挖掘前人的锣鼓谱、敲打技法,并加以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要将锣鼓文化的内核功能、社会功能、音乐知识作为珍品储存起来。这样,不仅对得起祖先,也体现了为锣鼓音乐的与时俱性。二是积极争取专家指导,科学记谱,把现有的资料通过规范记谱,音像资料加以记存。三是积极组织或安排参与区内大中型群众活动,既为活动营造氛围,又让更多的群众认识了解“陆家锣鼓”,并让“陆家锣鼓”传承活动在公益性、经济效益方面有所收获。如2005年12月,为南通铁路通车进行庆典表演;2006116日南通六县一市新闻工作者联谊会上表演;2006101日在南通市工人文化宫广场参加国庆文艺演出;200810月,在南通、泰州对口旅游宣传活动中表演;200910月被邀请参加江海旅游节,在环西广场进行锣鼓表演。

    在港闸区委、区政府及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媒体的关注下,具有浓郁水乡味的陆家锣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石的挖掘、保护工作迈开了可喜的一步。弘扬民俗民间文化的路漫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量大,事更多。今后,我区“非遗”的开发利用应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在学习中挖掘,在传承中光大,努力寻求新的增长点,使陆家锣鼓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阔步前进。

关于我们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 全责说明 | 友情链接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主办: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承办: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地址:南通市崇川区工农南路民博园西区非遗工坊11号楼 电话:0513-51012166

Copyright2013-2015 www.ntfeiyi.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 0500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