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理论研究

产业化开发:南通扎染生产性传承之要诀

发布日期: 2014-12-31 访问次数: 字号: [ ]
扎染,古称绞缬。源起于秦汉而鼎盛于唐。因由丝路畅通而传入南亚之印度、印尼,东亚之韩国、日本等国。
时至宋代真宗、仁宗年间,由于扎染面料多为华贵之丝绸,且加工制作耗工耗时之多近乎惊人程度,朝廷几经禁绝,技艺几近中断。幸者,民间流传仍未断线,直至元、明、清代及民国初年,在江苏南通仍然星点可见。清末民初,社会变革、战事连绵,扎染作为一个印染技艺,已经寥若晨星。但传入国外的扎染技艺及其产销应用仍在延续,日本大和民族孩童成人时和整生日那天还要穿“和服”,“和服”面料还是多以扎染为其面料是为一例。
上世纪70年代初,中日关系解冻,日本往日从韩国大宗进口扎染制品的渠道,因为韩国进入亚洲“四小龙”,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扬而中断。遂将扎染面料的进口渠道移向了扎染源头的中国。南通因在线编、勾针衣开发中开创了“企业+工艺师+农村剩余劳力”的新兴产业结构模式,加上在农村剩余劳力开发利用的调研中,海安工艺美术公司经理李惠芬发现过与日商提供的扎染样品极其相似的扎染制品的遗存。海安工艺美术公司果断地揽接了这一商机,并且将其作为对地域扎染文化遗存的开发、传承的一项要务,交由其时公司业务副经理焦宝林负责,启始了扎染工艺的复活与振兴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焦氏迈出的扎染工艺复活与振兴步伐之时,恰逢我国改革开放,唱响“春天的故事”之际,焦氏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办中日合资锦华服饰公司,专事扎染工艺的研发、生产与营销。该公司选取的一条产业化开发的模式,是一条被30年改革开放实践证实了的成功模式。
本文以“产业化开发:南通扎染之传承要诀”命题,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的研讨。我们又当怎样认知和理解这样一个传承保护、开发利用之要诀及其理性依据呢?
扎染的产业化开发,势必以汇聚扎染产业大军为基础,这一选择,符合了统筹城乡的发展思路
扎染,是我国传统三大印染技艺之一。三大技艺中的扎染、腊染、夹染,都是旨在染出有花纹之织物的一种“防染”技艺。尤其是“防染”过程中的“扎”,是第一道工序,也是一道关键性工序。因为这是其纹样形成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扎”成的大小不一,松紧有致的“点子”。这种“点子”,古称“鱼籽绞”,一件扎染面料、一幅扎染壁挂,使用的以点连线、以线连片的“点子”铺若星辰、聚若鱼籽,其计数成百上千、成千上万,乃至可达百万、千万之多!该当参与操作者为之付出何等慎密、何等细微、何等繁杂、何等劳累时间!这样的上下道工序之间的劳作组合方式,只能适合于农耕社会时期,农村妇女劳力处于居家守舍的“半年辛劳半年闲”景况的时期,而绝非工业化农村步入工业化背景下,劳动妇女已经成为产业工人之组成部分时期所能为之。
上世纪70年代末,海安焦氏扎染复活振兴的启动,依赖了其时的市、县(市)办工艺美术公司,创造性地开创了一个“企业+工艺师+农村剩余劳力”的新兴产业化运营模式,并在随后的企业制度改革中,催生了一批民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通过走进乡镇村组,开办扎染技艺培训班社的形式,把一批农家妇女培育成了农忙务农、农闲从工,离土不离乡、从工不离土的能工巧姐,其数量从初期的1万余人,发展到8万人之众。统领这帮能工巧姐的各类企业也从初起的2家,发展到了30余家。随着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日渐加快,南通海安地区广大农村纷纷出现了农村妇女劳动力就业渠道多元化的今天,为确保这一扎染企业化开发所依赖的用工群体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实行产业化开发的企业,正把“扎”的外加工渠道延伸到了安徽、山东、河南、江西、陕西、山西、湖北等地的广大农村,在那里开班培训,传授“扎”的技艺。从而,在更宽、更大地域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扎染产业城乡统筹发展的局面,夯实了南通、海安扎染产业化开发的劳动力基础。同时也为参与我国中西部地区广大乡村的产业化开发做出了一份贡献。
扎染的产业化开发,势必以拓展扎染产销渠道为取向,这一选择,符合了统筹内外的发展思路
海安焦氏扎染的复活振兴之初,获得的是日商从韩国移位于中国劳务市场的求助性商机。随之带来的是开发商、或者说是进货商的四个提供:一是提供扎染生产技艺的参照依据,二是提供扎染产品设计的指令纹样,三是提供扎染产品营销的外向渠道,四是提供扎染产业开发的备用资金。海安焦氏锦华服饰这样的合资型、全方位、互补式扎染产业开发模式。确保了海安焦氏的扎染产业化开发以5年的时间,完成了韩国以往30年间走过的开发历程,促成了锦华服饰这样的中日合资扎染产业在启动后的第二年便完成了10倍于前一年的产销绩效。尤其是在扎染制品生产技艺上开创了扎结方法上的松紧变化,扎结手势上的灵活适度,扎结过程中的器物包裹,拓宽了印染方法上的多次层染、泼染、点染、浇染以及辅以手绘,获得了大团花纹与细线花纹强烈对比与和谐统一的交错、对比工艺效果。以上述扎染技艺开发为前提条件的扎染壁挂的研制,还开创了工艺扎染画图的新品,《春恨秋悲知多少——<红楼梦>人物图》、《唐人游骑图》、《八仙图》、《渔光曲》、《武松》、《中国龙》、《丝绸之都》以及《贝绞套装——秋韵》的面世,和部省级、国际级参赛获奖,均提升了扎染产业化开发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也促成了外销产品的大额度攀升和外销营运额度的大幅度提高。30年间,南通扎染制品的出口,从初始阶段的单向日本,发展到了亚非、拉美、西欧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汇总数高达20多亿美元。
与此同时,海安焦氏扎染的产业化开发,壮大了自我技艺水准,壮大了自我营销实力,还得以腾出手来,把扎染开发的设计、研制引向满足国内服饰消费群体的需求,首先风糜于日本,继而时新于欧美的紧身新潮扎染服饰“刺猬衫”、“菠萝衫”、“压绉衫”等最新扎染产品款式,如今也成了国内市场的受宠产品。在美化国内消费群体的同时,充盈了国内消费市场,用扎染制品参与了“扩大内需”,抵御世界金融风暴,在推进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尽了扎染产业化开发的可能提供、可以提供的一份力量。
扎染的产业化开发,势必以创新扎染产品纹样为引领,这一选择,符合了推进“非遗”保护的发展思路
扎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但是,扎染的非物质文化属性同时又有它的物质性。“物质性是文象,非物质性是文脉。人之文明,无文象不生,无文脉不传;无文象无体,无文脉无魂。”(温家宝观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的指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历来依靠的是口口相传、手手相承。是以人为本的传承,以人为本的保护。
扎染制品的工艺流程一是备料,包括定面料、定扎线;二是设计,包括选纹样、绘画稿;三是制版,包括冲扎孔、布扎点;四是扎结,就是依点扎结,布控防染;五是染色,分别选取或同时兼用层染、泼染、浸染、点染等染色技法;六是整型,包括拆线、熨烫。这一工序流程,在扎染的产业化开发生产流程中,不是、也不可能是某一位产业工人自始至终地独立完成,而是依附设计人员和结扎工、印染工、后整理工的协调运作,依序操作,和协同交错动作。但是统筹整个流程的则非设计人员莫属。因为,不仅扎染生产的工序流程,无一不在设计意图之中,而且产品设计的前提是创新,产品创新不仅是以市场份额的掌控为依据,更是扎染工艺赖以传承保护的必然。这是“非遗”保护引为至极的“没有创新便没有传承”的理性判断之依据。人的(这里指的扎染的消费者)审美意愿是伴随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引发的审美导向的变迁而变迁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任何一个审美主体的审美选择,都会在审美观念变异中呼唤新的审美对象的生成。
不断以扎染纹样的创新,敦促扎染技法(包括扎法和染法)的创新,获得扎染新品博取审美对象的审美观念提升以后的青睐,是扎染纹样设计人员的要务。而这样一个扎染技艺的全程性把握,便是这一技艺的传承保护必备的重要条件,也是扎染技艺重要传承人的必备条件。
庆幸的是,海安焦氏扎染的产业化开发,正在或是已经为之培育了这样一拨扎染工艺的传承人、保护人。因为,海安焦氏扎染的产业开发已经形成了的30多个各类扎染产业的企业家中,绝大多数同时又是扎染工艺的工艺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表彰为“一级工艺美术师”的海安焦氏锦华服饰公司总经理、南京工艺美术系的毕业生焦宝林,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这就是海安焦氏扎染工艺得以永葆青春的要诀。
这一要诀的形成功在扎染产业的产业化开发!
 
                                              (季 征)
关于我们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 全责说明 | 友情链接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主办: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承办: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地址:南通市崇川区工农南路民博园西区非遗工坊11号楼 电话:0513-51012166

Copyright2013-2015 www.ntfeiyi.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 0500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