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市级名录项目

传统音乐——马塘锣鼓

发布日期: 2014-12-31 访问次数: 字号: [ ]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相传一百多年前清朝末期,马塘地区产生了一种以“心”、“堂”为主进行演奏的锣鼓。起初由四五人演奏,点击简单的锣拍鼓点,节奏比较单纯。马塘人从认识了马塘锣鼓那天起,便对马塘锣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俗话说,“锣鼓一响,脚底板着痒”,马塘锣鼓响到哪里,人群便聚集在那里,小则三五成群,大则百人聚会,逐渐形成千人云集,万人聚会的盛大场会,每次盛大的集会,马塘锣鼓总唱主角,由于主角的作用,马塘锣鼓先后进了灯会、庙会,被和尚、道士、尼姑以及更多的艺人吸收。据《马塘镇志》记载,马塘锣鼓诞生一百多年来,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植根于马塘民间,每逢春节,集会,马塘锣鼓的旋律便响彻整个马塘地区。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

  随着时代的进步,马塘锣鼓得到不断的丰富、发展,由单锣单鼓发展成双锣双鼓,由开始的“心”、“堂”发展成锣、板、钹、堂鼓、堂锣、单皮鼓等多种打击乐器组合的演奏,后又逐步渗入了丝弦乐器。由于打击乐器和丝弦乐器的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马塘锣鼓的演奏效果,丰富了马塘锣鼓的演奏旋律,同时也壮大了马塘锣鼓舞的演奏场面。吹奏乐器的加入,更使马塘锣鼓气势恢弘。马塘锣鼓自从配上了笙、箫、管、笛、胡琴、三弦、唢呐等民族乐器,使演奏形式起了质的变化,从此,旋律变化难测,时而大鼓扬声,时而小锣独鸣,时而大鼓重敲,时而小鼓旁击,时而笛声高扬,时而唢呐单闹,时而丝弦轮奏,时而群乐齐鸣……单击时各显其能,合奏时各显共威,轻拔时如情侣幽会窃窃私语,重敲时如高山流水一泻千里。

  百余年来,马塘地区流行着这么一句歇后语,“马塘锣鼓——各打各”而这一句歇后语并非贬义,而属褒义。语中所说“各打各”是指分工明确,各守其岗,各负其责,有分有合,分而不孤,合而不乱,百家一条心,万变不离其宗。马塘锣鼓的演奏技巧强调“心”和“边”,所谓“心”就是以锣鼓为中心,进行循序渐进的演奏,鼓心重敲则场面恢弘,锣心重扬则气势滂薄。有扬有抑抑扬交错根据主旋律推进。所谓“边”就是旁敲侧击,根据旋律的缓急,对各种乐器予以不同的分工,而所有的乐器的分工,都视锣鼓是旁敲还是侧击,曲有主,谱有点,跟着中心走,锣敲、鼓鸣,伴乐起,马塘锣鼓有她特殊的规律。

  马塘锣鼓还有另一种艺术特点,就是马塘锣鼓演奏时仅出现一种打击乐器的声音,而不同时出现两种、三种或者多种乐器的音响。简单说来就是鼓响,心堂就不响,心堂响,鼓就不响,参加演奏的演员各自负责一种乐器,按各自的独立成章的乐谱采取不同的打击方法,因此,人们把这种各打各的打法,称之为“各打各”。然而马塘锣鼓在演奏之间又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演奏中,若有一个人出现一点点的疏忽,都会影响演奏的效果。因此,演奏者的精力必须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尽心尽力,方可使全曲统一、流畅、和谐,从而始终组合成跌宕起伏,有分有合,有声有色的美妙乐章。

传承关系及代表人物

  马塘锣鼓的诞生、发展与辉煌,离不开马塘的民间艺人的锤练和加工,他们为马塘锣鼓的提升研究不息,有的为之奋斗一生,清未民初的代表人物有许会庭(民间艺人,生卒年龄不详)、王登守(民间艺人,生卒年龄不祥)、文彬(道士,他把马塘锣鼓融进了道教,佛教,为佛事、斋事带去马塘锣鼓的营养。文彬生于清末,卒年不详)

  新时期马塘锣鼓代表人物有金海如,金海如,男,一九四五年生,马塘镇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金海如同志对马塘锣鼓情有独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金海如同志凭着自己的聪明才志,加工整理了马塘锣鼓的乐谱,并指导排练了马塘锣鼓,使马塘锣鼓参加了南通市总工会组织的文艺调演,登上舞台并获奖。最近,退休在家的金海如同志又对马塘锣鼓作进一步的加工,准备把频临失传的马塘锣鼓再次搬上舞台。

  马塘锣鼓诞生于马塘民间,也植根于马塘的土壤,多少年来,民间艺人为马塘锣鼓谱写了出悠扬动听,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曲谱。比较出名的曲谱有《飞花乱扑》、《芙蓉出水》、《贵妃醉酒》、《王花子拾金》、《思凡》、《走马荐诸葛》等20多首。这些曲谱或以抒情,以情动人,或以写景,以景诱人,或情景交融,每一段曲谱都能把人们带到一个特定的意境里,以声托“景”、以“景”表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主重要价值

  马塘锣鼓是马塘人的骄傲,历史上的马塘锣鼓曾风靡马塘四乡,向南渗透到江苏通州的石港,向西响到江苏如东的岔河,向东、向北影响到黄海之滨,方园五十余里,只要提起马塘锣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近百年来,马塘锣鼓作为马塘人同外乡人交流的艺术工具,曾倾倒过多少异乡外客,曾激动过多少官情民心。马塘锣鼓响到哪里,人们便聚集到那里。马塘民间曾有“一锣扬声百人应,十鼓齐闹千人行”的俗语。同时马塘锣鼓又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一度时期,曾作为马塘文化的象征,马塘历史上曾有多少志士仁人,潜心研究马塘锣鼓,多少艺人参与编排马塘锣鼓。特别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马塘人用热情的马塘锣鼓迎接新四军东进,之后,马塘人又用激情的马塘锣鼓送夫参军,送子参战,解放前夕,马塘人又用欢庆的马塘锣鼓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马塘人又用传统的马塘锣鼓参加了南通市总工会组织的文艺调演,使马塘锣鼓走红了南通大舞台。老艺人总结马塘锣鼓说,马塘锣鼓目睹了马塘的百年近代史,马塘锣鼓书写了马塘百年的文化史。

关于我们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 全责说明 | 友情链接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主办: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承办: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地址:南通市崇川区工农南路民博园西区非遗工坊11号楼 电话:0513-51012166

Copyright2013-2015 www.ntfeiyi.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 0500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