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抗击疫情为何能取得显著成效”的问题时,毫不犹豫地说:“我由衷地认为,这首先是我们文化的一个胜利!”
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王辰毅然赴武汉一线参加抗疫,从一次次抗击疫情的实战中,他总结出中国战疫取得成效的三方面因素文化、体制、国力。“尊重人民的生命是中国深刻的文化观念,是一种价值观,体现在整个抗疫行动中。”在王辰看来,无论从万众一心尊重和维护生命的行动,还是中央果断的决策,以及医务界专业的行动,都深刻地体现了这一文化传统。
的确,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无论战疫还是战‘穷’,我们都无所畏惧……”今年两会期间,来自文艺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主题,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展开深入而充分的讨论;同时,文艺界的全国人大代表也不约而同地将文化自信与战疫、脱贫攻坚相联系,并用一份份建议表明心声。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的表现、中国的优势、中国的成就有目共睹,作为文艺工作者,用文艺表现我们的自信、振奋民族精神,是我们的责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李心草介绍,疫情期间,中国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一场没有现场观众的演出,并通过网络进行直播。“这种方式是我演出生涯的第一次,是运用新媒体的一次有益尝试,对于保持艺术家的表演状态是一次考验。”李心草感叹。
同样的“第一次”,也引发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张凯丽的思考:“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这样的自信来源于我们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持续活跃的文化创造力,有助于滋养发自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在回忆参与今年央视元宵节特别节目中《中国阻击战》朗诵的演出时,张凯丽说:“当站在舞台上,面对着空无一人的观众席时,我的脑海里却浮现出连日来看到的千千万万个震撼、动人的画面,泪水禁不住在眼眶打转。”《中国阻击战》甫一播出就上了新浪微博热搜,在网上的二次传播中又产生了很好的反响。“不仅如此,众多同行在疫情期间推出的‘抗击疫情’主题文艺作品也令人动容,得到了百姓的高度认可,鼓舞了士气。”张凯丽补充。
1998年特大洪水,2008年汶川地震、南方罕见雨雪冰冻灾害,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每当国家、人民处于危难之时,文艺工作者都力求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来抚慰、温暖一颗颗心灵,振奋信心,助力大家渡过难关。这背后,支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理基础就是文化自信。文艺工作者只有对自己的文化高度认同和深入理解,才能将这样的认知外化到创作、表演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向来就有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理念,当国家、当人民处于危难中时,我们内心深处的这种文化基因自然就被激发出来。”张凯丽说,“再加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积累,创作出打动观众、有时代印记的文艺作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今年两会,张凯丽的提案继续关注践行文化自信。她建议文艺工作者将脚步更深地向基层延伸,深入参与文化扶贫,为文化薄弱地区“再添一把柴”;同时,还要立足传统文化土壤,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文艺作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被世界所感知、所喜爱。
“一个国家的幸福指数在于文化的发达程度。”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纵观近年来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认为对如今衣食无忧、生活安定的中国人来说,个体精神上的文化需求成为社会提质增效的最大动力之一。“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力量在文化上的投入力度加大,但距离真正培根铸魂、守正创新,能关注现实、传承经典、弘扬正能量、提升人性道德、点亮人心中光明并产生匹配大国发展的新时代艺术高峰,还有很大的提升与成长空间。”杨飞云建议,在用好国家一流文化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要全方位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让我国先进的政治主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高水平的艺术作品直击人心,广播海外。
具体而言,什么样的作品能够广播海外?如果说功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那么动作电影则是中国电影的一张“国际名片”,是对外输出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我们利用电影的魅力和影响力,不仅让大家看到中国功夫、历史遗迹等文化瑰宝,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面貌。”对于电影人如何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全国政协委员、知名香港影视演员成龙给出的答案是——创作出更多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进而传承、传播中国价值与中国精神,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电影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受到一定影响,有关部门迅速出台系列政策纾困扶持,我们全行业感到信心坚定,电影业一定会加速复苏。”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尹力认为,要坚定文化自信,电影同行要一起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以内容为王,努力让产品传播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经营模式更加灵活实用;坚持以现实题材为主,加大对抗击疫情相关题材文艺作品的投入,真正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坚持服务党和国家的重点宣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缺席、不缺位,储备创作题材,讲好中国故事,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
“文化自信要靠实力,更要靠文艺精品。”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副主任樊一平说,“了解一个国家,常常是通过其文艺作品。我们通过莎士比亚了解了英国,通过普希金、托尔斯泰了解了俄罗斯,通过巴尔扎克、莫泊桑、福楼拜了解了法国……同样,世界也是通过我们的唐诗宋词和《红楼梦》等,了解、认识了中国。”樊一平认为,必须要依靠流传于世的精品,努力创作优秀作品,才能让文化自信的基础更加坚实。(薛 帅 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