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研究> 正文内容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三个一流”——以江苏省如皋市的实践为例
发表日期:2015-01-23 访问次数 :
打印此页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课题,所谓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提供基本支撑,公共文化单位发挥骨干作用,以基层群众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权职统筹协调、资源高效配置,及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等特征的公共服务项目之一。如皋市是首批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建设大手笔投入、高起点定位、全方位联动,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构建公共服务体系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主题词]:构建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个一流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新时期公共文化建设的重大部署。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完善、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很突出,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为了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皋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苏中地区南部,属于经济相对发达县市,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建设大手笔投入、高起点定位、全方位联动,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长足发展,是江苏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前不久已经通过全国先进文化县初审。

      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需要一流的文化政策,健全公共文化发展的支撑体系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政府主导,公共财政提供基本支撑,公共文化单位发挥骨干作用,以基层群众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权职统筹协调、资源高效配置,及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等特征。

  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的文化福利承诺与文化责任担当,建设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不可或缺的绩效标杆意义,也是考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最直接也最基本的体制形态参照。因此,改革当前文化体制中存在弊端,制定与现代公共服务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保障,健全公共文化发展的支撑体系是一个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正如文化部长蔡武提出的:“只有从整体上谋篇布局,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环节协同起来,才能聚合各方面力量,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因此,我们必须以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为依托,发挥各部门的力量,整合相关服务资源,做好规划布局,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提供必要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和均衡性,使公共文化服务与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其他公共服务一起,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公共服务需求。”

      如皋市是近年来实现文化跨越式发展的县市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全面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把文化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把文化工作纳入基层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了文化发展的新跨越。

      首先是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全面实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2009年底,如皋根据省里规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对文化体制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组建成立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企业性质的文广传媒集团,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责任和职能;打破条块分割樊篱,整合文化行政执法力量,组建成立集文化市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物执法于一体的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为充分调动文化事业单位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文化场馆每个功能室的惠民作用,不断深化文化单位内部改革,走出一条“机构扁平化、人员网格化、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如皋文化改革之路,大大提高了场馆使用效率,各馆活动不断,人气旺盛。其次是不断完善文化发展的协调机制,充实提高组织领导层级,扩大文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的组成单位,成员由过去的宣传文化系统的部门副职调整为市级机关文化、发改、财政、编制、人事、商务、公安、工商、税务、统计等27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成为名副其实的市“一号工程”;将文化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文化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每年市对各镇(区、街道)综合考核中,文化事业占2分,文化产业占1.5分,每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表彰文化建设红旗单位。第三是文化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建立健全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文化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并得到足额保障,制定出台了政府文件,明确了财政文化支出增幅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2%以上,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上述措施的落实,使如皋市文化投入力度之大空前,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逐年提高,超过了2%。促进了如皋的文化发展。

      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一流的文化阵地,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肩负着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能,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通过规划引领、资源共享,切实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强化开放服务功能,引进、举办更多高品质的主流文化活动,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是现代文化服务的落脚步点。在城市,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已全面实现免费开放,覆盖街道、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在农村,随着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实施,公共文化阵地呈现出多样化发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基本形成。

      近年来,如皋以面向未来、城乡一体、覆盖全面为目标,大力推进市、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奋斗目标基本实现。一是市级文化骨干工程全省领先,2009年,投资3亿元建成了建筑面积12000㎡、江苏一流的如皋大剧院和占地面积8461㎡的全民健身中心。2010年,占地298亩,总投资2亿元的红十四军公园建成开放。2011年,占地171亩,投资近5亿元的市文化广场全面竣工,对外开放。其中,新的图书馆、文化馆、其体量规模、配置档次居全省乃至全国县(市)领先位置,前卫的设计、先进的功能令人震撼,图书馆、文化馆均为国家一级馆;2013年,建筑面积达6500㎡的市少儿图书馆和投入3亿多元的20层广电大厦正式启用;投资6亿元的奥林匹克广场体育馆、游泳馆、羽毛球馆等投入试运营,其他还有18家纪念馆、博物馆陆续建成开放。二是镇村文化阵地建设遍地开花,近几年,各镇村紧紧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策机遇和全国首次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机遇,采取资源整合、扩建新建等途径,进一步加大镇村文体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实现基层文化活动阵地全面提档升级,全市14个镇文化站全部通过省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三是公共文化设备设施配套齐全,在加强阵地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阵地功能设置和设备设施的配套完善;市文化馆除了各种活动阵地齐全,有专门为业余文艺团队配备的排练厅、免费培训教室,还在省市宣传文化部门的支持下,配备了流动舞台车,用于送文化下乡,为城乡社区群众进行广场文艺演出;市图书馆建有数字读报系统、24小时自助借阅系统,全市年购书经费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人均达0.64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各镇文化站均设有八项以上功能,配备有音响、钢琴、摄像机、体育健身等文体活动器材,基本满足阵地活动需求。

      三、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一流的文化供给,健全群众文化权益的保障体系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培育具有时代精神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于塑造能代表时代精神的,有创造性的,积极健康的公共文化。面对公众文化需求多元化的现实,需要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现代化,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中引入竞争,鼓励符合时代精神、为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同时,还要尊重公众的创造性,着力于培养公众的公共文化参与意愿,通过优秀文化产品吸引人。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在当前的突出任务是培养现代公民和培育现代文化这两个方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继续完善原来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协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设施网络、产品生产与供给、技术资金人才保障、组织支撑和绩效评价等5个关键环节;实现全覆盖、高效能,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充分体现出社会的公平正义。

      文化供给是指文化生产部门为了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文化需求相对应。而公共文化产品是指以满足社会公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为目的,市场不能、不适合提供或者完全提供,具有强大外部效应的文化设施、产品或服务。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不但是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措施。现阶段,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依然存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政府缺位,相关人才缺乏,资金有限且来源不稳定,公共文化产品信息不适应文化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等问题;实现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对于保障广大群众的文化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如皋牢固树立“文化民生”的理念,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提供一流的文化供给,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一是发挥文化设施功能,阵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市统筹文化、教育、科技、广电、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规划建设,较好地实现了相关设施综合利用,共建共享。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及各镇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始终把关心关注老年人、未成年人和农民工文化权益作为工作的重点,积极发挥主阵地作用;二是擦亮文化活动品牌,文化互动交流声势浩大。近年来,如皋大力实施“城乡文化互动工程”,扎实推进城市乡村文化互送、镇镇左右文化串门、相邻县市文化走亲,全民办文化,群众唱主角,较好地实现了文化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文化部门常年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送展览“四送下乡”活动,由市文化馆创办的广场文化品牌“雉水之夜”,连续坚持24年不间断,今年已经开展“雉水之夜”走进企业、社区,进行广场文艺演出7场,受到市民群众的广泛欢迎;三是推进文艺精品生产,文艺创作形势喜人;全市始终把抓好艺术创作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坚持在活动中发现人才、在活动打造精品的原则,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全市已经进行两届文学艺术作品评奖,并先后举办了快板、相声、小品、歌曲、戏剧创作作品大赛,推出了一批质量较高、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如皋丝毯作品《北京千年风景图》问鼎全国民间工艺美术最高奖山花奖;在第十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摘得1金4银11铜,创历史新高,获奖数量位列全省各县市区第一;群众文艺节目《莲湘》“打”进江苏卫视,并荣获省第十届五星工程奖银奖;非遗项目如皋香袋登上央视《焦点访谈》;拍摄制作了我国首部由志愿者演出的电影《青春的应答》,表现了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武汉大学如皋籍90后大学生赵小亭的支教献身事迹,在青年学生中反响强烈。得益于如皋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坚实实践,全市广大群众在享受经济改革成果的同时,也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基本的文化权益得到了尊重和有力保障。

      由此可见,构建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既是党和政府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重点,也是广大文化工作者的重大责任,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如皋市文化馆  

  联系电话:13806273166  丁春华

  13962708140  徐敬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