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研究> 正文内容
立足传承,注重利用,促进非遗保护可持续发展
发表日期:2015-08-12 访问次数 :
打印此页

立足传承,注重利用,促进非遗保护可持续发展

——以如皋市为例兼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潘陈宸  

  [内容提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在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可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民众、融入生活,并在丰富、滋养当代人的精神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一直走在全省的先进行列,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面探索出了“三结合”和扶持重点项目的经验。

    主题词:传承  利用  非遗产保护  可持续发展

    自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3月颁布《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来,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从加强和谐文化资源性建设的高度认真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斐人的成绩。认真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是非遗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传统技艺、合理开发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如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一直走在全省的先进行列,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面探索出了“三结合”和扶持重点项目的经验。

    一、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内涵和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指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在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可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民众、融入生活,并在丰富、滋养当代人的精神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普遍的使用价值,无论在自然经济还是商品经济时代,在广泛的领域和程度上参与商品交换、流通,又使其在交换中具备商品的全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具有鲜明的活态性和生产性,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变化,在这个意义上,与不可再生的以物的形态存在的文化等物质遗产有着鲜明的本质区别。活态性和生产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经济属性,可以通过在现代生活中广泛生产、参与流通并创造经济价值,借助现代生产组织方式和流通手段,形成产业链条,甚至可以产业化生产,在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同时得到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劳动实践和相应的社会环境的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根本在保护和改善文化形态多样化的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

  2、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对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原初智力成果,不同于现代专利制度保护的基于技术创新的发明创造,属于稀缺资源,是区域间文化资源的重要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现代生产组织方式进行生产、创作,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区域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实践,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遵循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将传统文化导入当代产业体系,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了文化产业增量扩张。一些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发挥着重大作用。

  3、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多样性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生产方式是多样化的,不能泛产业化,但也不能一概排斥产业化生产。生产性保护的原则是活态性和本真性传承,促进技艺的传播与发展。因此,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发展起来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不能仅局限于工业生产力的进步,更不能简单地按经济规律来计算边际生产效率。基于生态文明的理想,要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生产方式,必须对传统文化技艺的技术传播方式和特点加以区分。基于创意的手工生产,仍然属于劳动密集的产业,不能以标准化的机器生产来过度开发,而应尊重其自身发展规律予以扶持,尊重传承人的个性化创作和生产,通过市场的集聚和现代流通传播手段,推动劳动者个体手工生产的发展,使非遗项目的技术传播、产品和服务的推广环境得以现代转换。对于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技艺简单并可复制、可标准化生产的文化消耗品项目,基于生产、生活的市场需求,应在尊重工艺本真性的前提下推行产业化生产,摒弃简单劳动生产方式,解放传统手工艺的生产力,并在生产中不断发展传统技艺。

    二、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应注重坚持三个结合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是为了这些宝贵的遗产能够传承,并得到合理地开发利用。近年来,如皋市市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充分利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在生产性保护方面走出了一条有益的路子。

  一是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设施和生产性保护相结合。坚持以开发促保护的工作思路,对那些具有文化交流、传承价值,又有市场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尽可能完整地传承其文化内涵和技术价值,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成环境不被污染,并不断发展壮大。比如,对如皋工艺丝毯生产技艺的开发利用,我们不但精心扶持现有生产企业在工艺丝毯的发展壮大,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如皋独特的丝毯技艺进行规模生产,还在城市繁华地段辟出专门地方建立如皋市丝毯艺术博物馆,成为全国第一家专门展示丝毯艺术的专业博物馆。再如对如皋董糖制作技艺的开发利用,如皋董糖是是秦淮佳丽、“金陵八艳”之一、后来成为江南四大才子冒辟疆如夫人的董小宛传下来的酥糖制作技艺,如皋董糖是如皋食品的重要品牌,近年来,保护单位南通麒麟阁食品厂投入600多万元资金,新盖了3800平米的生产厂房,每年生产50吨董糖,产品畅销海内外。

  二是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设施与旅游景点建设相结合。如皋丝毯艺术博物馆原来设在原市工艺丝毯总厂内,企业改制以后,博物馆的外面环境不尽如人意。为了保护古老的丝毯生产技艺,让如皋工艺丝毯品牌更闪亮,市政府专门研究,在新开辟的旅游景点靖海门旁边拿出繁华地段作为丝毯艺术博物馆的新馆。这项新举措让一座文化艺术殿堂与城市旅游开发得到有机结合。位于风景如画的外城河边、靖海门旁的如皋艺术博物馆,以翔实的资料和实物,介绍了传统丝毯的历史沿革、丝毯工艺流程和艺术特色;陈列了中国丝毯在濒临失传的情况下,恢复发展并再创辉煌的历史过程,更突出了被学术界誉为“南方丝毯”代表的如皋丝毯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如皋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所独创的现代艺术挂毯:有联合国、哈佛大学、中南海国宾楼、外交部等重要政治活动场所所悬挂的大幅丝毯;有邓小平、克林顿、董建华等名人珍藏的如皋丝毯,还有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国家工艺品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珍藏、陈列的如皋丝毯,其内容之丰富、文化艺术氛围之浓厚令人叹为观止。如皋丝毯艺术博物馆是世界上继伊朗国家地毯博物馆之后的第二家丝毯艺术博物馆,已经成为南通博物馆群的重要成员,是如皋旅游的重要亮点。

  三是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队伍培养相结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是传承人保护。传承人保护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市把加强对掌握着特殊传统技艺传承人的抢救性保护列为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积极探索有效的传承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皋民间舞蹈《倒花篮》、《如皋莲湘》、《耥子灯》都是南通市级保护项目,前两项还进入了省级保护名录,这些舞蹈都曾参加省以上各类文艺调演,获得过多项奖励,都进入了《中国舞蹈集成》(江苏卷)。为了将这些舞蹈传承下去,市文化馆的周忠达深入全市的民间文艺团体,传授舞蹈的基本技巧,不断培养壮大传承队伍,目前,许多民间文艺团体都把表演如皋民间传统舞蹈作为基本节目,一批中老年舞蹈演员都掌握了舞蹈的表演技巧,常年活跃在群众文化舞台上。再如,如皋盆景制作技艺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项传统技艺,它的传承也是人才辈出。如派盆景艺术是全国盆景协会考订的中国盆景艺术七大流派之一,以蟠扎为主,根据盆景制作者的理念选用丰满的树材,用棕丝对其主干和分枝进行蟠扎,辅之以修剪,称为“扎景”,因树造型,有一弯半、两弯半、三弯半3种,以两弯半为主,正宗的如派盆景俗称两弯半。为了不断弘扬如皋盆景制作技艺,我市除了每两举办一届花木盆景艺术,每年都要举办盆景制作技艺大赛,由盆景艺术大师现场传授蟠扎技艺,盆景制作技艺的传承基地不断扩大,传承队伍不断壮大。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要努力扶持重大项目

    在生产、经营、流通等环节,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健康的保护,最终得以传承发展,这是“生产性保护”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而进行过度开发,避免急功近利,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利用。

    作为如皋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皋盆景和如皋工艺丝毯近年来在生产性保护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分别得到江苏省文化厅的重视和支持。

    如皋花木盆景的栽培始于宋代,兴于明清。数百年来的技艺传承,形成了风格独具的“如派”盆景,其“云头雨足美人腰”的别致造型在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中独树一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如皋先后有6000多盆盆景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荣获大奖。中南海、钓鱼台、毛主席纪念堂等重要场所都能见到“如派”盆景的绰约风姿。多年来,如皋每年都有近10万盆盆景销往日本、意大利、荷兰、法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目前,如皋花木盆景种植面积近14万亩,栽培品种2000多个,具有年产8000多万株绿化苗木、300多万盆盆景的生产能力。在如皋农业主导产业中,花木盆景已成为当之无愧的龙头产业。到目前为止,如皋市已经连续三届举办中国(如皋)花木盆景艺术节,通过盆景展示和交流,广交花木盆景界朋友,深入探讨花木盆景艺术,促进合作与交流,同时广招中外客商,投资如皋花木盆景生产这一朝阳产业,做强做大这一农业龙头产业,共同分享投资花木盆景的硕果。2013年江苏省文化厅给予如皋绿园150万元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用于盆景的产业发展和生产性保护。

    如皋工艺丝毯注重传承传统文化,坚持民族特色。几十年来,不断推陈出新,一幅幅惊世之作接连问世,许多伤作品成为世界著名艺术画廊、博物馆和国家元首、著名艺术家竞相珍藏的对象。如皋工艺丝毯也是如皋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中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手工技艺,近年来生产基地不断扩大,保护成果也十分喜人。在2013年第三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暨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评选中,如皋工艺丝毯的精品——真丝手工挂毯《北京千年风景图》荣获全国民间工艺美术顶级奖项——“山花奖”。该奖项全国仅有5个名额,《北京千年风景图》能从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了如皋丝毯工艺的雄厚实力,这也是如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又一次荣获国家级奖项。

    《北京千年风景图》以北京一千年来的风景作为元素组合而成。长2.8米,宽1.8米,北京的古今标志建筑融合其中,古今体育运动被充分展示,“新北京新奥运”字样、五环旗、祥云柱、天安门、地坛、电视塔等众多元素融合得十分自然。作品设计人、工艺美术大师李玉坤介绍:“《北京千年风景图》是北京第二次申办奥运会的时候委托如皋代为制作的,作品中融入很多体育题材,体现了我国的奥运精神。作品由4个工人共同制作了两个半月,共打了120万个手工结。”

    为了促进如皋工艺丝毯的发展,2012年江苏省文化厅给予100万的文化产业扶持资金,使如皋工艺丝毯增强了产业发展的后劲。更使如皋丝毯有实力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共同跻身全国“山花奖”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