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研究> 正文内容
关于加快如皋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思考
发表日期:2018-07-19 访问次数 :
打印此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如皋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提出用三年时间创成南通地区首家示范区,形成市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如皋市委书记陈晓东在市委常委会上指出,如皋的创建工作定位要高,要在全省上游水平,确保圆满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助力如皋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一、如皋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现状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近年来,如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工作,持续放大红色、银色、绿色、古色“四色”如皋文化品牌优势,不断完善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取得显著成效。

(一)独具魅力的长寿文化催生养生之旅。经过多年打造和宣传,如皋“世界长寿乡”品牌越擦越亮,影响力与日俱增,催生了长寿养生之旅、长寿探秘之旅,对旅游人气的集聚起到较强拉动作用。不少旅行社开辟长寿旅游专线,受到外地游客特别是中老年游客的青睐。“不到如皋不知道自己年龄小,不拜寿星不知道自己福气好”,来如皋“敬寿添寿拜寿长寿”成为旅游新时尚。据统计,2016年华东地区来如皋长寿养生游的游客达60多万人次,仅上海中老年游客就达40多万人次。

(二)特色鲜明的节庆活动带旺旅游消费。近年来,如皋相继打造了长寿文化节、盆景艺术节、旅游文化节、长寿美食节等节庆活动。这些节庆专打文化牌,与旅游渗透融合,共建共享,放大了“文化如皋”品牌效应,提升城市知名度、影响力。比如两年一届的如皋“一会两节”活动,以长寿文化和盆景文化为媒,借文化舞台唱经济大戏,有声有色,风生水起。以2016年为例,在“一会两节”开幕式上集中签约的项目有24个,计划总投资135.8亿元,有力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方兴未艾的博物馆游拉高旅游人气。博物馆是人文旅游的宝贵财富。如皋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具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如皋现有各级各类博物馆16家,其中公立5家、民营11家。如皋博物馆、红十四军纪念馆、如皋丝毯博物馆、如皋盆景博物馆、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等在建造伊始就融入旅游理念,引入旅游功能设计,为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2016年底建成的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建造地点选择在如城街道南部旅游集中区,周边宾馆、酒店、超市等一应俱全,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相对比较齐全,能满足游客基本需求。参观博物馆,了解如皋独特地域文化,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重要选择。据统计,2016年全年如皋市博物馆游客达12万人次,对旅游板块起到较强带动作用。开馆刚满一年多的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接待游客人数也达15万人次。

二、存在问题

(一)顶层设计还不到位。旅游、文化部门之间缺乏像联席会议制度等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缺“一盘棋”思想,有“两张皮”现象。

(二)文化资源开发力度还不大。一些旅游景点虽然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内涵挖掘不够、包装不够、宣传不够,市场影响力小。位于长江镇的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文章做得不充分,名与实相差较大,与中医药文化融合度小,产业优势不明显。华夏胶片电影博物馆集工业、科技、文化、旅游于一体,馆藏资源丰富,产业潜力巨大,近年来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文化界名气越来越响,但因为新址迟迟未能建成、配套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有限等原因,产业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未能形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三)企业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到位。据调查,到目前为止,如皋还没有一家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专业会展公司,在文化服务业名录中也只有一家会务服务公司(南通天悦会务服务公司)。目前,如皋举办的会展多为房展、车展、家具展、石材展等,主办单位多为政府部门和国有集团,如如皋市住建局、如皋文广传媒集团,龙头企业和旅游中介组织举办会展活动的很少,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缺少具有较强支撑力和带动力的旅游文化龙头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意愿不强。

三、加快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更加注重统筹协调,进一步提升融合发展领导力。建议成立如皋市旅游管理委员会,建立旅游文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旅游文化融合发展规划、政策、机制等,协调解决发展难题。

(二)更加注重规划融合,进一步增强融合发展引领力。按照五大新发展理念编制旅游文化融合发展规划,强调系统性、战略性、前瞻性,破除行政区域藩篱,破解发展瓶颈,加快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比如,在统筹“大资源”、做“大景区”方面,可整合龙游湖、龙游河、内外城河资源,建立城市水系管理委员会,统筹做好城市水文章。

(三)更加注重硬软件建设,进一步夯实融合发展基础。一是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围绕旅游交通、旅游咨询、旅游厕所等重点领域,加快布点成网,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大数据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大型停车场,完善旅游标志标识。二是加大软件建设力度。提高景点科技应用水平,推行电子商务服务。加强旅游企业与携程、途牛等在线旅游行业巨头之间的合作,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推动旅游景点WIFI全覆盖,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强化旅游酒店、宾馆行业管理,提高旅游服务管理水平。

(四)更加注重品牌营销,进一步打造融合发展特色。与国内顶尖旅游策划营销机构合作,包装优秀品牌,打开营销通路。完善旅游推广机制,发挥旅游市场推广联盟作用。加强与国家级主流媒体和融媒体合作,面向全球宣传推广如皋。建立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智库和旅游新闻宣传与舆情研究智库。举办旅游媒体沙龙,重点联系一批骨干旅游记者和旅游行业专家,提高旅游宣传水平。推动“旅游+人文交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合作举办旅游年、国际性体育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等,提升如皋国际影响力。深入发掘如皋“四色”文化,擦亮地域特色品牌。一是依托古色文化,放大古城游品牌。整合集贤里、东大街、如皋师范、定慧寺、水绘园等景区资源,建立大水绘园景区,对门票、人员、财务等实行统一管理,强化协调统一,培育龙头景区。深挖北宋大教育家胡瑗、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等历史文化名人资源,规划建设胡瑗文化园、李渔文化园。创排具有如皋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型主题歌舞晚会,打造文化夜景,留住外地游客。二是依托红色文化,放大红色旅游品牌。加大全市红色景点包装力度,恢复百花亭(王若飞策划“五一”农民暴动的地点)、文武殿、竹篱笆等一批有代表性的红色景点,构建以红十四军纪念馆为龙头、其它红色景点为补充的红色旅游新格局。三是依托银色文化,放大长寿康养旅游品牌。引导长江药用植物园深挖文化内涵,加快旅游与中医药文化融合发展,推进药植养生小镇建设。建设长寿养生主题酒店,开设长寿主题宴和长寿养生药膳宴。组织地域性或全国性长寿宴大赛和长寿食品会展,举办国家级或国际长寿养生论坛。设立大型综合性长寿土特产超市,建设长寿食品一条街,培育龙头型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把如皋打造成全国知名长寿食品基地和康养旅游基地。招引旅游养老地产项目,引入养老概念和服务设施;推动养老企业与旅游电商融合,联合开发OTO养老基地。持续放大中乙足球联赛、“梦百合杯”世界围棋公开赛、磨头半程马拉松比赛等品牌体育赛事的品牌效应,发展体育旅游经济。四是依托绿色文化,放大生态旅游品牌。整合顾庄生态园、国际花木园艺城、盆景博物馆等资源,加快建设如皋盆景旅游风情小镇。设立盆景蟠扎体验区,推出国家级非遗如皋盆景技艺体验旅游专线。开辟中草药盆栽区域,种植药食同源的中药食材,开发包装成旅游商品。加快开发区氢能小镇和新能源汽车小镇建设。

(五)更加注重市场作用,进一步激发融合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围绕企业需求,提供持续稳定的政策保障措施和良好发展环境。把握产业融合发展内在规律,不搞“拉郎配”式被动融合,最大限度减少“被动喂养型”旅游产业企业,催生更多“主动觅食型”企业。支持水绘园景区等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鼓励旅行社转型升级,培育大型地接社。探索组建旅游产业集团,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支持中小旅游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多层次市场发展主体。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发挥作用,加强区域联动,策划地域性、全国性和国际性会展。

(六)更加注重人才引培,进一步提升融合发展支撑力。制订全市旅游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力求使旅游人才结构与旅游产业结构相协调,实现旅游人才资源持续开发与旅游业长期健康稳定增长良性互动。发挥职业教育对旅游人才的培养作用,依托如皋市职教中心,加快紧缺型技能人才培养。派员赴省内外旅游类高校进修学习,推动高校在如建立分校和实习基地。建立全市旅游人才库。加强产业融合发展人才、职业经理人才、会展经纪人和旅游营销人才等重点人才培养,努力锻造一支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