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家级名录项目

传统技艺——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

发布日期: 2014-12-31 访问次数: 字号: [ ]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我国风筝“北鸢南鹞”,融扎表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等工艺于一体,是中华民族瑰宝之一,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南通板鹞风筝是我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风筝品种。早在北宋年间,对此便有史书记载。

  南通板鹞风筝的起源,说法不一,主要有三:一是生产劳动的预卜气象之说。《南通历史札记》一书载有农民《纸鸢验风》一文可证;盐业劳作通过听哨音、看风向、卜晴雨、辨湿度,以防“晒灰”被风吹雨淋;渔民出海则以风筝作为港口信号的“天灯”,白日空放,夜晚加烛,同时也作测风向、判风力,确定是否起锚出海之依据。二是张良、韩信传入之说。南通古来便有张良、韩信曾经制作“铁鹞子”,以铁索放飞,载人上天。从通州到杭州幸会张良之妻子、女儿锄地于芝麻田里的传说。甚至言说该“铁索”至今仍在南通城北“北上真殿神龛前香炉下面的水井里”。三是敬献神灵,祈福免灾之说。言说“天上人间、一线相牵”,借助于风筝画向神灵表白“年年有鱼”、“荣华富贵”的祈求,借助于“哨口”轰鸣,惊天动地、震慑妖魔,以求天下太平。

  南通板鹞风筝主要分布于南通港闸区的闸东乡、闸西乡、崇川区的秦灶乡以及通州市的李港、刘桥、四安等乡镇。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

  南通板鹞风筝,因其造型如同一块平板,故名其大者丈余、小者尺盈。其造型分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多种,以六角形居多。即由一个(正)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交错组合而成,为有“六个凸角”的风筝。也有由多个这样的几何形体而成的“七联星”、“九联星”、“十九联星”等。

  南通板鹞风筝的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具有用料考究、工艺精准、整体协调的功能和驭风性能优越等特点。其扎制工艺要求特高,选材多用江南笔竹或本地上乘老竹,文火烤直,砂纸抛光,罩以清漆,以防虫蛀。选择气候干燥的晴天扎制,上下左右对称,均匀轻重一律;风筝面以裱糊选材为富有韧性的纸张(如牛皮纸、高丽纸)、棉布、丝绸,做到裱糊平实、利于彩绘、装饰图案多为工笔画彩,内容有“八仙过海”、“凤戏牡丹”、“三国故事”等等,常用色彩为红、黑、青、紫,也有贴金者,以造成强烈的色彩对比。

  南通板鹞风筝缀满大小不等的“哨”、“口”为其显著特征。筒型者称“哨”,球型者称“口”,多者达数千,哨口由“哨面”、“哨筒”两个部分组成。哨面通常用竹片、质地松脆的木片雕制。哨筒分管状、球状两大类。筒状哨口统称“哨子”,旧时多用竹筒内膜、鹅毛管制成,近代也有用纸铂、胶片卷制。精细、轻巧可在一只风筝安装千百只。球状哨口统称“口”,通常用葫芦、果壳(白果壳、板栗壳、桂园壳等)或用蚕茧浸泡桐油后制成,轻巧而脆硬,音质圆润响亮。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葫芦,小的内径1厘米,大的内径50厘米以上,其雕刻工艺奥妙无穷。

  音响“哨口”是南通板鹞风筝的最大特色,其哨口的组合也有很大学问,要求哨口之间的距离匀称,单数、双楼均在各自的一条水平线上,竖看、横看、斜看都成“行”,哨口间用线捆扎,前后上下左右“六点固定”,纵横交错,呈琴弦布局,既使哨口牢靠,又增加其形式美,风筝上天之后,哨口“得风则鸣,其声随风扬抑”有“空中交响乐”之美誉。

  除此,作为板鹞风筝稳定器的“鹞尾”,在放飞之前安装,制作材料为蒲草或漏草搓制而成的上粗下细、正反两股绞合成鞭形绳索。长度一般与板鹞同等稍长,视其面积体量之大小而定。
 

  代表性人物

  目前,该项目共有代表性传承人16位,他们分别是国家级传承人1人,为郭承毅;省级传承人4人,分别为王志清、陆宝如、王泽君、张文智;市级传承人11人,分别为高则先、吉华、葛文泉、仁遂生、朱军、姚春华、黄志灵、于海涛、施顾华、刘志岗和徐言清。

主要价值
 

  南通板鹞风筝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筝面绘画的内容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哨口”的制作,是我国风筝史上的一门独特的技术技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于我们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网站地图 | 全责说明 | 友情链接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主办: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承办: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地址:南通市崇川区工农南路民博园西区非遗工坊11号楼 电话:0513-51012166

Copyright2013-2015 www.ntfeiyi.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 05000050号